玉泉院丸庭園

玉泉院丸庭園

這座庭園從加賀藩第三代藩主「前田利常」開始建造至廢藩為止,皆受到歷代藩主喜愛,如今再次重現在世人面前。

庭園概要

玉泉院丸庭園由加賀藩第三代藩主「前田利常」於寬永11年(1634)開始建造,之後歷經第五代「綱紀」及第十三代「齊泰」等歷代藩主著手整建,至廢藩之前,此庭園皆保存在金澤城內的玉泉院丸。
此庭園與作為設宴場地的兼六園相比,更接近能夠凸顯個人特色的藩主內院。
本庭園設有池泉循環式的大名(諸侯)庭園,引入辰巳用水當作水源,從池底至周圍石牆最高處有22m左右的落差,設計具有立體感。
例如與瀑布融為一體的色紙短冊積石牆等等,極富巧思的石牆構成了庭園的一部分,可說是史無前例的獨創性庭園。

庭園整建

庭園於明治時期(約19世紀末、20世紀初)遭廢棄,一度面目全非。但自2008年起開始為期五年的挖掘調查,並於2013年5月起,利用這五年的挖掘調查成果與平面圖、文獻等其他類似的案例為基礎進行設計,著手整建工程。
整建過程為求保存遺跡,施行全面的堆土作業,在新堆出的土地上建造庭園。此外,整建同時也一同修繕了玉泉院丸一帶的外圍石牆與入口處,終於在2015年3月時重現了備受歷代藩主喜愛的庭園景色。

玉泉院丸庭園整建整體圖

色紙短冊積石牆

此為將瀑布嵌入石牆上部所設計的特別石牆。
瀑布口設有以黑色的坪野石砌成的V字形石製引水槽,瀑布後方以色紙形(方形)石材搭配短冊形(縱長方形)的戶室石呈現層次感。漂亮地融合了城郭石牆技術與庭園設計的巧思,是金澤城內才能觀賞到的傑作。

色紙短冊積石牆 挖掘調查時

階梯式瀑布

於挖掘調查時發現了斜面的四段式瀑布遺構。整建過程中為保存遺構,先在上方施行堆土作業,之後參考挖掘調查所發現的疊石方式,整建全新的砌石,重現瀑布風貌。

挖掘出土的瀑布遺構

瀑布的重現

由階梯式瀑布遠眺之景

植栽、造景石

庭園內參考古圖畫,主要栽種石川縣產的松樹,並經園藝師修剪。此外,也根據圖畫描述及挖掘調查的發現狀況,在各處配置縣內生產的造景石。

石牆群(宮守坂周邊)

石牆群

面向庭園的「景觀石牆」在形狀及色彩等外觀上皆凝聚了獨特的巧思,是為庭園景觀增添特色的重要元素。

由休憩所「玉泉庵」遠眺之景

池泉

地形以庭園為中心,根據挖掘調查及古圖畫等佐證,修復了紅葉橋南側的半島、水池、中島等景觀,重現出庭園內不同區域的風貌。
此處建有三座大小不同的中島,可以隨著觀賞位置的不同,感受遠近與水面的變化,是此處的一大看點。
水池的水引自城內的「宮守堀」(水源為辰巳用水)。
護岸的石材、建橋(木橋、石橋、土橋)的材料皆為石川縣生產的建材。

年表(玉泉院丸相關重要記事)
1583 前田利家入主金澤城
Ca. 1575-1615 附近一帶稱為西之丸,重臣的宅邸建於此地
1614 興建第二代藩主利長正室玉泉院的宅邸
1623 玉泉院逝世,剷除宅邸(之後稱此為玉泉院丸)
1632 開鑿「辰巳用水」水利系統,引水至城內
1634 第三代藩主利常聘請京都庭園造景師劍左衛門設計庭園
1676 第五代藩主綱紀建造蓮池御殿,並在周圍建造庭園
(兼六園的開始時期)
1688 綱紀命令千宗室為其設計庭園
拆除馬廄,建造涼亭、庭院、花壇
1692 於此時期建造冰窖
1832 十三代藩主齊泰下令建設「唐傘」涼亭
1856 在玉泉院丸建造瀑布
1858 三十間長屋建造完成
1871 金澤城納入兵部省(後改稱陸軍省)管轄範圍
建造荷蘭籍醫師Sluys宅邸
1880 將庭園造景石移為兼六園「明治紀念之標」的地基石
1884 鼠多門燒毀
1926 似乎於此時期回填舊池,建造露天馬場
1955 縣立運動中心(縣立體育館前身)完工
1965 縣立體育場完工
2008 拆除縣立體育館,著手挖掘調查
2009 縣政府成立金澤城玉泉院丸遺址調查檢討委員會
2015 陸續完成玉泉院丸庭園及休憩所「玉泉庵」
整建概要
面積 約1公頃(庭園主要部分為0.7公頃)
水池設備 三座池中島、池底、鋪設小石子
(水面面積約1400m2,平均水深0.6m)
瀑布設備 基於四段式瀑布之挖掘調查所重現之景(高低差約7m)
水源 由宮守堀抽水至池內(最大流量1噸/分)
護岸 疊石護岸(戶室石、能登產安山岩)、木樁護岸、石砌護岸、沙洲
木橋 橋長9.3m,寬幅2.4m(能登檜木)
石橋 橋長5.0m,寬幅1.15m 平橋、拱橋(戶室石)
土橋 橋長5.0m、5.5m,寬幅1.2m(結構:杉木材,土砂鋪設)
造景石 福浦石、戶室石等19顆石頭依據平面圖設置
植栽 赤松、黑松(本縣產)29棵,另有枝垂櫻、楓樹等植栽
唐傘亭 高度2.4m,傘徑2.7m(結構:木造,屋頂:木瓦屋頂)
小船塢 高度2.5m(結構:能登檜木,屋頂:杉木皮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