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多門、鼠多門橋

「鼠多門」位於金澤城西側,特徵為黑海鼠(海參)漆喰,
而「鼠多門橋」是城內規模最大的木橋,兩者自從於明治時代損毀後,
終於在140年後完成修復,重現昔日風采。

歷史

鼠多門位於金澤城西側城郭的玉泉院丸,是通往金谷出丸(今尾山神社境內)的出入口,經由木製的鼠多門橋連接。
這是一座在大門上加蓋櫓的城門,屬於櫓門的一種。設立年份不詳,但根據圖畫,可知江戶時代前期便已存在。當城內大多數建築物都毀於寶曆9年(1759)的大火時,此門亦得以倖免於難,經過多次修繕,一路保存至明治時代。
鼠多門與城內其他門一樣,屋頂皆採用鉛板包覆木材的鉛瓦,外牆為白漆喰,腰牆為海鼠壁。但與其他門不同的是,鼠多門的海鼠壁接縫是採用黑漆喰塗抹而成。
鼠多門橋是城內規模最大的木橋,連接因護城河而分隔兩端的玉泉院丸與金谷出丸,歷經多次修築,到明治時代都還保存完好。
鼠多門橋於明治10年(1877)因腐朽而拆除,鼠多門也於明治17年(1884)因火災而燒毀,周圍的護城河被填平,這片光景也從此走入歷史。

鼠多門、鼠多門橋相關年表
 
1583 前田利家成為金澤城主
1623 第二代藩主前田利長的正室玉泉院去世,拆除宅邸(之後稱這一帶為玉泉院丸)
1631 興建二之丸御殿
1634 於玉泉院丸興建庭園
1759 城內大部分建築因大火燒毀,鼠多門倖免於難
1765 修築鼠多門橋
1812 修繕鼠多門長屋
1816 鼠多門更名為「玉泉院樣丸御門」
1821 新建武具土藏
1871 廢藩置縣。金澤城納入軍方管轄範圍。
1873 於金谷出丸遺跡創建尾山神社
1877 鼠多門橋因腐朽而拆除
1881 曾為軍司令部的二之丸御殿燒毀
1884 鼠多門燒毀
1932 鼠多門前的護城河被填平為道路
1949 創辦金澤大學
2001 金澤城公園開放參觀
2008 金澤城遺址獲指定為國定史蹟
2015 金澤城公園第三期整建計畫將鼠多門、鼠多門橋列為復原整建項目,設立金澤城鼠多門等復原整建專門委員會
2020 7月 完成鼠多門、鼠多門橋
整建概要

 根據平成26年(2014)實施的埋藏文化財調查、圖畫及文獻調查結果,遵照史實,以木造方式復原鼠多門,並在符合現代安全標準的結構條件下,以木材包覆鋼材的方式整建鼠多門橋。整建工程從平成30年(2018)6月開始動工,令和2年(2020)7月竣工。
 整建過程中,團隊也在挖掘調查時發現了江戶時代的遺構,並以堆土作業對其施加保護層,另修補了受損的石材,妥善地保存了文化財。

建築物、工作物概要
規模、結構、工程等
明治初期的鼠多門橋(後方為二之丸御殿)
(「金澤城門等照片」金澤市玉川圖書館收藏)
御城中壹分碁繪圖(橫山隆昭家藏)
埋藏文化財調查概要

 透過調查,檢驗出與明治17年(1884)燒毀的鼠多門有所關連的各種遺構,並確認其規模及結構,如確定鼠多門的外郭線及大門基石位置,以及發現走道部分的側壁石牆下方依然殘留著遺跡等。
 此外,由於黑漆喰塗牆的「海鼠漆喰」出土,也確認了鼠多門的最大特徵,也就是它的海鼠壁,顏色為偏黑的灰色。
 而在調查鼠多門橋時,則檢驗出於明治10年(1877)拆除的橋墩遺構。由於也檢驗出其他更早的橋墩遺構,因此可確認鼠多門橋曾歷經多次修築。

■調查期間:2014年9月~2018年8月

■調查面積:2,300㎡

門部遺構
黑漆喰塗牆的「海鼠漆喰」
鏡柱基石(取出後的痕跡)
中央大柱基石
側柱基石(取出後的痕跡)
側壁石牆的檢驗狀況(北)
側壁石牆的檢驗狀況(南)
類別 鼠多門 鼠多門橋
結構 櫓門、歇山式屋頂
木造兩層樓建築、部分門在地面下
A1~P4:4跨距懸臂式鋼床板鋼架結構
P4~P5:鋼床板鋼架結構
P5~P7:2跨距懸臂式鋼床板鋼架結構
規模 長22.03m、寬7.35m、建築面積198.62m、地板面積323.84m2 橋長32.6m、寬度5.5m、可通行寬度4.3m
工程、材料等 櫓部外壁漆喰塗牆
鉛瓦屋頂(本瓦型鉛板屋頂)
使用木材(其中約75%為縣產木材)
櫸木(門柱、樑、門等)、松木(櫓樑)
能登檜木(櫓側柱、牆板、地板等)、杉木(裝飾屋頂內板)
木製高欄、木地板
以木板包覆鋼材裝飾
使用木材 能登檜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