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澤城公園

金澤城公園的石牆

 全國唯一留有各式各樣石牆的城郭─金澤城。城外配置了饒富野趣的高石牆,而藩主居住的御殿與庭園四周,則建築了充滿藝術氣息、設計感的石牆群(「數寄之石垣」)。這是因為根據地點來區分石牆的樣式,還有江戶時代反覆修建火災與地震受損部位的結果。石牆有鬼門封與「陰陽石」、「龜甲石」等,可以窺見陰陽五行的影響。經由加賀藩穴生流傳後世的「後藤家文件」,可以得知金澤城石牆的來歷與祕傳技術。

 石塊使用的是城東南方約8km處戶室山周邊運來的安山岩,青石、紅石的配色孕育出獨特的柔和氣氛。現在當地還留存著當時的石材切割場與運石道路。正式的石牆是起自文祿元年(1592)本丸東側的高石牆,經過慶長、元和時期的外曲輪(區域)整建,以及大火後寬永8年(1631)的城內再整建,現在的範圍、石牆的母體於是成形。勤於修建的時期是與災害復興相關的寬文時期、寶曆~安永時期、享和、文化時期等。常有人會將「打入接(割石砌牆)、切入接(平切石牆)」視為技術演進下的時代差異,其實在寬永時期以後,兩種技術同時存在,是依地點不同選擇堆石牆的方式。刻印應該是每位身負確保石材重任的家臣之識別符號,記號自慶長時期後期~元和時期不斷增加,到寬永時期達到巔峰,寬文時期則變成數字、漢字,而後消失。這是因為確保石材的工作改委由普請奉行(負責建築土木工程之官吏)以下的石牆方組織來進行。

  • 在大火中守護建物的龜甲石
    (土橋門)

  • 使用陰陽大石的鏡砌石牆
    (尾坂門)